中國政府在 2015 年公布「《#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這份由上百位專家擬定的戰略計劃,清楚地揭示了中國政府培植發展 #半導體產業 的強烈企圖,中國政府希望透過巨額的投資基金及廣大的內需市場,在 2025 年後使本土企業能同時在半導體製造與設計的製程上追趕上產業中的領導廠商、達到「與
國際同步」。\
\
\
說到半導體產業的領導者,位於台灣的 #台積電 正是中國追趕的對象,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製程與市佔率上,台積電皆為全球領導者,2019 年第三季,台積電全球市佔率為 50.5%,第二名的三星為 18.5%,而中國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者「中芯國際」,市場率則僅 4.4%。儘管中國政府雄心勃勃,但是在這項半導體產業的追逐競賽中,是否真能如中國政府所望,達到後來居上的目標呢?\
\
\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吳介民老師(也是《尋租中國》的作者),在本週帶來「紅色供應鏈」的討論。介民老師認為,儘管中國希望複製過去在電信產業、高鐵產業中獲致成功的「#大推進」趕超策略,但是當這一策略運用在半導體產業中,其成效恐怕要打上一個大問號。為什麼呢?\
\
\
介民老師指出,除了知識產權的問題與美中科技戰的衝擊之外,業界認為中芯至今仍然無法拉近與台積電的技術差距,其主因很可能牽涉到「#製造文化」的問題。半導體產業的產業週期長、需要穩紮穩打,當這樣的產業特性碰上了「2025與國際同步」這一短期內進行急速追趕的政策目標,不難預測可能產生許多風險與尋租行為,這種「領導說了算,不顧成本與品質硬上」的製造文化並不理性,也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共在大躍進時期的慘痛經驗。\
\
\
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9/10/22/wujiehmin/